藥源性胃病,由藥物或用藥不當引起胃腸道損傷而引發的胃病。症狀主要表現為胃痛、燒心、反酸以及食欲減退等,甚至導致胃粘膜糜爛和出血。這種情況在老年人當中比較常見。有數據顯示,高齡患者服用非甾體抗炎鎮痛藥,發生胃腸道出血、穿孔的風險會比普通人增加13.2倍。
藥源性胃病預防有4種方法:
1.慢性病患者突發急性疾病時,應先服用能緩解急性病的藥物。比如,冠心病患者如果合並急性胃炎,不妨把治療心髒病的阿司匹林先停一停,先服用治療急性胃炎的藥。因為,阿司匹林用藥時間長,而治療急性胃炎的藥一般只需吃2—3天,這樣可減少藥源性胃病發作;
2.預防藥源性胃病可選用替代的藥物。比如,把阿司匹林改成腸溶片;不適宜服用含利血平的復方降壓片時,可在醫生指導下改用其他降壓藥,這樣既能保證藥效,又減少對腸胃傷害;
3.減少藥物對胃黏膜刺激,還可改用水溶液。比如服用氯化鉀溶液10毫升(濃度10%)就相當於氯化鉀片1克,如果是在餐前空腹服用,同時要注意多喝水,藥物可在數分鐘通過胃部進入十二指腸,也可把藥溶在牛奶裡稀釋後服用;
4.在胃炎、胃潰瘍活動期,應禁服止痛藥;在非活動期,應盡量少服或不服止痛藥,必須服用時,應在餐後服,以減輕對胃黏膜的損害作用。
診斷正確,藥物使用對了,患者才能收到滿意的療效;診斷正確,但藥物使用不對,可產生程度不同的毒副反應,不僅不能治病,甚至還可能對機體造成損傷。藥源性胃病就是最常見的一種,所以除了自身具備一定的用藥知識,還要多咨詢專業醫生,聽取對方的意見進行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