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陽還五湯出自《醫林改錯》,由黃芪、歸尾、地龍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及赤芍組成,功效補氣、活血、祛痰,主治中風後遺症之口眼歪斜、肢體麻木等。取其益氣活血之意,臨床用於萎縮性胃炎,效果頗為滿意。
萎縮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范疇,證型復雜,病程較長。一中年男患者,胃脘疼痛反復發作8年余,疼痛為針刺樣,進食後尤甚,痛掣兩脅,納呆便干。胃鏡及病理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窦炎伴輕度腸上皮化生。舌暗紅邊有小瘀斑,苔薄少津,脈沉澀。證屬氣血失調,氣陰兩虛,氣虛血瘀,胃絡受阻,胃失濡養。治擬益氣活血通絡,佐養陰和胃,補陽還五湯化裁:黃芪50克,太子參15克,歸尾、桃仁、赤芍、白芍、澤蘭、麥冬、郁金、山楂各10克,每日1劑。服藥10劑時,疼痛大減,納食增加,二便自調。隨證加減治療半年,諸症消失、面色紅潤、體重增加。復查胃鏡僅余淺表性胃窦炎。病理示腸化生消失。
編後:治療中風後遺症的補陽還五湯用於萎縮性胃炎的治療,可算是很有“創意”,這種創意對於西醫而言是難以理解的。為什麼異病可以同治,關鍵在於抓住了辨證施治這個根本原則,抓住了疾病本質的相同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