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概述】
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發病年齡平均比胃潰瘍輕10歲。發病年齡中位數為30歲。男性多。疼痛以節律性和周期性為其特點。表現為餐後痛,饑餓痛和夜間痛。秋冬為好發季節。症狀發作數周後往往可自行緩解一段時間,然後再發。緊張、勞累、興奮等刺激常可誘發或使症狀加重。病人的基礎胃酸較高,尤其在夜間呈高酸分泌。
大多數十二指腸潰瘍經過內科治療後都能好轉或治愈。甲氰脒胍的應用使十二指腸潰瘍的藥物治療又有了新進展。但尚有一部分病人最終仍需要外科手術治療,如:①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嚴重並發症者,如大出血、急性穿孔、幽門梗阻、頑固性疼痛等;②內科治療無效。如經過嚴格的內科治療半年以上,包括規則服藥和休息,症狀仍嚴重以致難以堅持正常工作和生活者。此類病人常屬慢性穿透性潰瘍或幽門管部潰瘍。③經X線證實十二指腸潰瘍龛影較大,球部有嚴重畸形或潰瘍已穿透至鄰近器管者。④過去有過穿孔、大出血或幽門梗阻病史者,近來雖經治療,症狀仍嚴重者。
目前常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方式有:
1.迷走神經干切斷或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 前者在贲門上方的食管段旁側切斷左右迷走神經干;後者則僅切斷支配到胃的迷走神經分枝。此兩類手術術後都將產生胃潴留。因此必需加作胃引流手術,例如胃空腸吻合術或幽門成形術。
2.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 僅切斷支配壁細胞的迷走神經纖維,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經供應。手術後胃排空不受影響,故不必加做胃引流手術。
3.迷走神經干切斷加胃窦切除術 即切斷迷走神經干加遠端半胃切除。
4。 胃次全切除術 切除2/3~3/4的遠端胃,相當於去除了1/2的壁細胞並切除了胃窦。殘余胃按Billroth I式(胃十二指腸)或BillrothⅡ式(胃空腸)吻合。遠期效果良好,復發率僅2%。胃次全切除術目前仍為國內治療潰瘍病的最常用術式,但尚有近期和遠期並發症,有些並發症還相當嚴重。因此,就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而言,如能熟練掌握壁細胞迷走神經切斷術,它將會逐步取代傳統的胃次全切除術。
治胃病,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胃能直接吸收藥物,胃能直接吸收的物質只有水和酒精。 藥液進入胃部,直接形成一層漿態修復膜附著在胃黏膜表面,這種漿態修復膜與胃黏膜性質十分相似,能有效隔離胃酸,幽門螺桿菌,刺激性食物對胃黏膜的傷害,並能持續修復潰爛胃黏膜,平衡胃酸分泌,抑制幽門螺桿菌過量繁殖,促進胃黏膜再生,使各種胃不適症狀不易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