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國是全球胃癌的‘重災區’,每年新發現40萬例,占世界發病人數的42%,胃癌已成為我國三大常見及死亡率高的腫瘤之一(第一位是肺癌,第二位是肝癌)。”這是日前在深圳召開的“2009希羅達中國論壇”傳遞的信息。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北京腫瘤醫院教授沈琳指出:“與發病率高、轉移率高、死亡率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我國胃癌病人的早診率、根治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,加強篩查是提高早診率的關鍵。”
由於胃癌早期症狀隱匿,常與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相似,因此超過七成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,總的胃癌5年存活率僅為20%。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篩查有助於降低死亡率,如果胃癌僅限於胃壁的黏膜層,5年的生存率可達95%。據介紹,由於廣泛進行篩查,日本早期胃癌約占新發現病例的50%-60%,韓國為30%-40%,而我國目前的胃癌早期發現率還不到10%。
沈琳教授表示,要想控制甚至減少胃癌發病率,關鍵是需要在高危人群中開展包括幽門螺桿菌的篩查、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的胃癌篩查。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兩年做一次胃癌篩查。現在普遍認為,胃鏡是診斷早期胃癌的最佳方法。
如果持續出現上腹疼痛、胃部飽脹、消化不良或進食時有輕微阻塞感,應及早到醫院查找病因,以免延誤病情。
沈琳同時提醒,已確診為晚期的患者不應放棄治療。以往,多數晚期患者由於無法手術只能通過傳統的靜脈注射化療方案,需要忍受頻繁嘔吐、脫發、消瘦等毒副作用。如今,患者可以借助口服靶向化療藥物與癌細胞抗爭。靶向口服化療藥因可直接作用於腫瘤組織,不僅可延長癌症患者生存期,也大大減低了化療的毒副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