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醫院消化科吳保平副教授介紹說,胃的黏膜上有十多種細胞,各司其職,協調完成胃的各種功能。據介紹胃分泌的內分泌細胞有十來種,互相牽制來協調胃內各種細胞活動。其中一種胃泌素細胞(又稱G細胞),存在於胃窦和十二指腸黏膜內,它產生一種叫做胃泌素的胃黏膜營養素,其最基本的作用是刺激壁細胞分泌鹽酸,也就是胃酸;刺激胃和胰分泌酶,但當胃酸分泌過度增加時,G細胞又能感知到,自動停止分泌,因為胃酸過多會損傷胃和十二指腸黏膜,造成潰瘍;它的自動剎車作用十分神奇,使胃分泌恰到好處,其次是營養胃黏膜,使其強固不易破壞。
有了胃泌素等分泌物的保護,胃的自我調節適應功能非常強,因此胃不是特別怕化學反應。但特別怕物理性的強刺激,比如,猛的一拳,胃就會感覺胃痙攣疼痛,或者強冷、強熱,在夏季,因為熱,然後喝特別冷的東西進去,這樣強冷的刺激對胃的傷害特別大。
胃裡是酸性環境,為什麼胃裡會適應酸性環境,原因是一層胃黏膜的保護,胃黏膜除了會分泌一些黏液外,還會分泌一些蛋白質類的其他成分,“建築”一道胃黏膜屏障,這個胃黏膜就會保護胃溶物的存入,避免它直接刺激胃壁,因為消化食物需要酸性物質。但人一定要有新陳代謝,胃黏膜的代謝比皮膚的代謝還要快,食物經過牙齒咀嚼、唾液潤濕,進入胃時已成食糜,食糜對胃黏膜摩擦是件好事,胃黏膜表面有豐厚的黏液層,表面細胞每3天就更新一批,不必擔心會被擦傷磨薄;相反,正常飲食能把胃各種細胞的積極性調動起來,更有利於慢性胃炎恢復。胃黏膜不修復就會脫落,會變得薄弱,病菌就看准這個薄弱環節,隨時侵蝕。
針對不同食物,胃泌素可自動調節
胃泌素的產生和分泌依靠食物對胃窦部黏膜的刺激,空腹時每升血中的胃泌素含量會低一點,進餐後由於食物對胃窦的摩擦和刺激,G細胞開始大量分泌胃泌素,半個小時至一小時後升高很多。G細胞產生胃泌素量的多少,又因食物的量和質的不同而自動調節。例如吃米飯面食時,因為易消化,胃泌素就分泌得少一點;一頓豐盛飲食後,因為蛋白質比較難消化,G細胞分泌到血中的胃泌素就增多,來加強胃的消化。這僅是一種內分泌細胞的作用,多種內分泌細胞合起來織成神奇的調節網絡,使胃腸道能夠在消化和自身修復上有強大的適應環境的能力。
但自動調節在人的飲食不夠規律的情況下會失靈,如經常吃零食。
專家打比方說,加班會讓你生產力下降,那你干嗎老讓你的胃加班呢?正常班你很習慣,我們一日三餐也是一樣,我們的胃環境也會知道什麼時候上班,什麼時候下班,休息。要是不吃正餐,一會兒吃一根香蕉,一會兒啃一個面包,一會兒嗑瓜子,反正老讓胃加班,它就該治你了,它可以罷工,讓你食欲不振,也可以讓你惡心、泛酸等,很多時候給你一個信號――疼。它的疼不是無緣無故的,是因為你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