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免疫學的發展,人們關於免疫因素與慢性萎縮性胃炎關系的認識亦有所深入,相繼發現了三個有意義的抗體,即內因子抗體(IFA)、壁細胞抗體(PCA)及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(GCA)。內因子抗體(IFA)與慢性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關系密切,其在A型萎縮性胃炎的血液、胃液及唾液中均可檢出。其可分為兩型:Ⅰ型為阻斷型抗體,能阻滯B
12在胃內與內因子(IF)結合,致使V
it B
12不能吸收;Ⅱ型為結合型抗體,作用於內因子與V
it B
12的結合物,使其在腸內不能被吸收。惡性貧血病人血清中Ⅰ型抗體檢出率為38%~70%(平均53%),Ⅱ型抗體為11.5%~40%(平均27.9%),Ⅰ型比Ⅱ型抗體效價高且作用強。實驗證明胃液中IFA能阻礙IF與V
it B
12結合,致使V
it B
12不能吸收而致惡性貧血。Strickland報道140例A型萎縮性胃炎,其中9例IFA陽性,數年後有5例發生惡性貧血,B型萎縮性胃炎30例無1例IFA陽性。此外,Irvine等在A型萎縮性胃炎患者中發現壁細胞抗體(PCA),它不與幽門、十二指腸、回腸及結腸粘膜起反應,而只與胃體腺壁細胞起反應,是一種器官特異性抗體,是屬免疫球蛋白IgG,一部分屬IgA;存在於血中的大部分為IgG,胃液中的大部分為IgA。萎縮性胃炎伴惡性貧血患者的PCA陽性率最高為55%~95%,一般萎縮性胃炎不合並惡性貧血者則較低,為23.6%~62.5%,但國內報道甚低,約11%左右。Strickland認為A型萎縮性胃炎為自身免疫疾病,由於PCA與壁細胞發生自身免疫反應,引起壁細胞萎縮,鹽酸分泌減少;B型萎縮性胃炎不屬於自身免疫疾病,可能由於其他因素如膽汁反流、酒精等因素引起胃窦炎。Na ndeli用B型萎縮性胃炎的胃粘膜作用於各種自身免疫抗體發現了GCA。實驗證明GCA為G細胞漿的特殊自身免疫抗體,屬IgG系,具有補體結合能力。說明B型中有一部分患者,其病變與 G細胞自身免疫有關。此外,有人報道,萎縮性胃炎的胃上皮細胞普遍可見淋巴細胞,有些病例觀察到淋巴細胞有絲分裂或偽足,導致鄰近壁細胞質膜溶體現象,說明在發病過程中可能有細胞免疫機制參與,值得重視。綜上所述,內因子抗體(IFA)、壁細胞抗體(PCA)、胃泌素分泌細胞抗體(GCA)的發現及細胞免疫存在,均說明了免疫因素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相關。
人們根據自身免疫現象的有無,將萎縮性胃炎分為兩大類:凡是具有自身免疫現象者屬於自身免疫性胃炎,另一類屬非自身免疫性胃炎。前者又有三種情況:①有惡性貧血,PCA和IFA 陽性萎縮性胃炎;②一般的PCA陽性萎縮性胃炎;③GCA陽性萎縮性胃炎。
那麼免疫因素又是如何致使本病胃粘膜萎縮呢?根據Tanaka及Glass修改的意見,下列假設步驟可以考慮:①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損傷釋放抗原,並使免疫細胞致敏,產生延遲過敏反應,並有炎症發生;②發生體液免疫反應,在胃壁及局部淋巴結產生PCA,循環的PCA見於胃液、胃粘膜及血清中;③PCA到達壁細胞,在該處形成抗原-抗體-補體復合物,並激活補體,產生趨化因子,吸引中性粒細胞至該處,釋放溶酶體酶,對細胞有損害作用;④這種反應使壁細胞的成熟及增殖發生障礙,壁細胞群減少,酸分泌亦減少,細胞碎片再成為自身抗原,使胃粘膜不斷遭受損害。萎縮的腺體代之以腸上皮化生或幽門腺化生,直至發生胃萎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