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病康復網 >> 胃病百科 >> 關於胃病 >> 調護胃粘膜藥物的作用

調護胃粘膜藥物的作用

調整胃運動:

胃部疾患的常見症狀脘腹脹滿、疼痛,其直接原因多是胃運動障礙,如運動亢進、逆運動或運動減弱乃至消失。目前已知的、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抑制胃腸運動的理氣藥有枳殼、枳實、青皮、陳皮、佛手、烏藥、沉香、香附與木香。在溫裡藥的實驗研究中,發現用藥物作皮下注射,對小鼠胃排空起抑制作用的有小茴香、丁香、附子與白胡椒。針對脾虛證常用的補氣藥黨參、黃芪、人參、靈芝、白術、甘草以及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黃芪建中湯與參苓白術散,能緩解消化道平滑肌痙攣或調節消化道平滑肌運動。化痰藥半夏、胖大海、旋覆花、豬膽汁能促進胃腸運動,而貝母、前胡、洋金花、昆布等對腸道平滑肌痙攣有緩解作用或引起腸蠕動降低。由此可見,影響胃腸運動的方藥很多。

抗炎抗菌作用:

抗菌抗菌中藥隨即受到人們的重視,特別是各種有效中藥復方更是研究重點。例如黃連、大黃、黃苓、金銀花、連翹、丹參、赤芍藥、蒲公英等被認為是抑殺的良藥,許多中藥復方如黃連解毒湯、瀉心湯、四黃湯、香連丸等都是很有前途的消炎抗菌中藥制劑。至於有抗炎作用的中藥為數更多,諸如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荊芥、防風、生地黃、牡丹皮、赤芍藥、黃柏、黃連、龍膽草、金銀花、人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當歸、雞血籐、冬蟲夏草、杜仲、骨碎補、肉苁蓉、淫羊藿等。炎症尚有感染與非感染性之分,中醫辨證則有虛、實的區別。一般來說,清熱解毒藥、清熱瀉火藥、清熱涼血藥與清熱燥濕藥等藥性寒涼的抗炎藥多用於實證,而補益藥多用於虛證。臨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藥主要通過兩方面的作用影響多種炎症,一方面是抑制病原微生物,另一方面則是調整機體的功能狀態,影響炎症過程,比如可通過改善胃黏膜血流的作用來影響炎症過程。

調節免疫功能:

慢性胃黏膜病變與免疫功能異常關系密切。調節免疫功能是防治胃黏膜病變的重要手段,有些方藥具有免疫抑制作用,如活血化瘀新方(益母草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當歸、廣木香),單味藥當歸、桃仁等;有些方藥則有免疫增強作用,如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生脈散、玉屏風散、六味地黃湯、益氣活血方(黃芪、川芎),單味藥人參、黨參、麥門冬、石斛、女貞子、黃精、黃芪、靈芝、枸杞子、當歸等。有不少中藥則具有雙向調節作用,如黃芪、何首烏、當歸等對免疫功能就有很好的調節作用。

清除自由基及對表皮生長因子的影響:

自由基學說在抗衰老、抗腫瘤的實驗研究中已被國內外學者作為重點加以研究,並取得顯著成果。近年來,在胃黏膜防御機制的研究中,發現有不少藥物通過清除自由基而參與胃黏膜的保護作用,人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綜上所述,中醫常用方藥對胃黏膜保護作用的機理是相當復雜的,涉及多個方面,因此我們在研究具體方藥時,應抓住其主要作用,重點突破,做到既重視整體的多環節、多因素,又十分注意有顯著作用的個別突出環節。基於這種認識,下面我們將介紹一些常用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藥與復方。對具有代表性的、有突出作用的重點藥物,本書將從品種來源、加工炮制、有效成分、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等各個方面給予比較系統地介紹。希望能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發。

Copyright ©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